新十年的新趋势:基金会论坛·乐平分论坛11月23日开讲

11月22-23日,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18年会将于苏州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为“拾年—社会转型与中国基金会”。
大会设置12场平行论坛,从战术层面、实操角度深度聚焦行业问题、探讨新动向,议题涵盖教育、环保、公益金融、国际化等。

新十年的新趋势:基金会论坛·乐平分论坛11月23日开讲

发布时间:2018-11-22 22:00:58

11月22-23日,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18年会将于苏州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为“拾年—社会转型与中国基金会”。

大会设置12场平行论坛,从战术层面、实操角度深度聚焦行业问题、探讨新动向,议题涵盖教育、环保、公益金融、国际化等。

由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承办的平行论坛将于11月23日上午举行。主题为:面对新十年,《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的前沿视角

 

与SSIR共议新趋势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平行论坛 

 

主题

面对新十年,《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的前沿视角

 

论坛日程

时间:2018/11/23

    

主旨发言        10:33-11:00

《全球20个最新趋势:解决问题的路径》

     

互动环节1       11:00-11:45

《你的观察:你认为的世界趋势和中国的新趋势是什么?》

    

互动环节2         11:45-12:30 

《你的行动:我们在中国如何促进新趋势的诞生?》

 

论坛嘉宾


沈东曙,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沈东曙先生是一位社会企业家、连续创业者和社会创新的触发者。2002年,他联合创办并引领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成为催化社会创新的原点,十年内,连续培育孵化了五家社会企业,并通过资本、人才、思想三方面来构建社会创新市场。2013年,他将公益创投新模式SVP介绍到中国,作为一种全新的为社会创新注入资金、智力、思想支持的方式。

 

沈东曙先生始终带领着乐平朝向自身使命与社会影响力目标精进。乐平目前拥有国内最丰富的投资经验与社会企业投资组合。乐平基金会还计划出版一系列社会创新相关的书籍,同时开发一套介绍社会创新的课程。就在最近,乐平成为了《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的中文出版方。这些探索都呼应着乐平希望构建一个包容发展的社会的使命。

 

2014年,沈东曙先生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中国青年领袖”。 2017年,成为《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中文刊》出版人&主编。


李凡,乐平公益基金会国际顾问,《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中文刊联合主编

1999年留学日本期间开始接触非营利组织,2001年加入日本非营利中心,负责国际交流以及非营利组织能力建设的相关工作。2003年与Robin Rowland共同创办环球协力社,旨在推动社会企业家精神及其实践在东亚乃至全球的推广。2004年,环球协力社首次将社会企业家的理念带到中国大陆。李凡是“中美战略慈善”交流平台的共同发起人之一,并协助将SVP模式引入中国。2009年至2012年期间,做为双方业务顾问参加了首家中日合作社会企业:富平创源农业公司的筹建工作。她的文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发表在报刊及网络上。2010年,她与谢家驹先生联合主编、出版了第一本介绍中国社会企业家故事的双语书籍:《公益新思维》。2013年,由她编译的《一根萝卜开始的革命》登上了三联书店销售排行榜。

承办机构: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


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正式注册成立于2010年10月,由中国具有公信力的经济学家、学者和商界人士共同发起。常务理事包括:艾路明、林荣强、茅于轼、沈东曙、汤敏、吴敬琏、周庆治、张维迎、资中筠。

 

通过与斯坦福大学PACS中心的合作,乐平公益基金会于2017年引进《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是其唯一授权的中文出版方。

《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Stanford Social Innovation Review,简称SSIR),创刊于2003年,是全球社会创新领域最权威的读物之一,指导和激励来自全世界各个领域的数百万社会变革领袖。

 

通过《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中文刊,乐平希望把全球社会创新领域的新进展介绍到中国,协助构建中国社会创新的知识体系和跨界创新社区。同时,乐平也关注本土社会创新案例,希望汇聚中国本土知识,让中国本土知识和全球知识能够合在一起,介绍亚洲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发生的一切社会创新。

SSIR关注全球范围的创新性解决方案

在越南,社企公司iCare帮助工人购买基本消费品和服务,解决他们所面临的“贷款难”的挑战。(摘自SSIR中文刊01期)

点击图片可了解他们的解决方案

 

在美国,环保生意很难贷款。布德和琼斯尝试通过建立一种特殊形式的信用合作社来填补融资空白。(摘自SSIR中文刊02期)

点击图片可了解他们的解决方案

在北京,众建筑在保留胡同格局的前提下对四合院进行改造。他们将老房子的主体结构保留,里面塞入一个预制的、能满足现代生活标准的“盒子”。(摘自SSIR中文刊02期)

点击图片可了解他们的解决方案

 


email不可为空email格式不正确恭喜,提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