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 | 年度收入(元) | 年度支出(元) | 开始时间 | 结束时间 | 展开 | ||
---|---|---|---|---|---|---|---|
用新连接创造社会共益发展新动能—社会创新思想交流与跨界社群建设项目 | 147500.00 | 1500.00 | 2021-12 | 2022-08 | ![]() |
||
项目尝试构建起一个由公益组织、媒体、社会创新人士组成的跨界生态网络,促进整个生态的专业度、协作度和创造力的整体提升,有助于不断产出优秀的社会创新和公益报道,促进公众认知提高与跨界连接。项目目标:搭建一个公益界、媒体界、社会创新界的交流平台,建立带有行动机制、传播渠道的跨界交互社群。项目周期:2021年12月至2022年8月。受益方:公益机构负责人、新闻媒体管理者、研究者等。项目活动及成果:截止2021年底,(1)进行2022年1月份举办的首次线上沙龙准备工作,初步确定沙龙主题为灾害解困式报道相关议题;(2)联合广州市社会创新中心、中山大学的相关学者进行“河南、山西水灾公益筹款与媒体报道研究分析”,采集了29家媒体累计1200多篇相关报道。该研究分析报告将于2022年1月成稿,并将于首期沙龙上发布。 |
|||||||
学前创造力教育实验园项目 | 494500.00 | 494500.00 | 2021-11 | 2022-10 | ![]() |
||
为支持乡村幼儿教师更有效地开展面向未来的创造力教育,帮助教师建立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教育观和课程观,逐步掌握培养幼儿面向未来核心素养和能力的教学方法,本项目从教师培训、活动实践、课程建设、空间打造四个维度进行行动研究,探索一套适合农村幼儿园的创造力教育综合解决方案。项目目标:(1)帮助项目幼儿园教师逐步掌握开展创造力教育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领域核心素养、保教基础知识及教学方法策略。(2)开发一套适合幼儿园的创造力教育主题活动方案及配套案例。(3)开发一套创造力教育活动空间方案,并探索该方案的不同使用场景。项目周期: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受益方:乡村学前教师、乡村学前教育管理者。项目活动及成果:截止2021年底,进行了学前创造力教育入园指导和教研活动;与合作机构开始进行活动空间设计及使用方案的合作。 |
|||||||
青年人才和就业能力发展计划—创新支持青年获得体面的工作机会 | 2096295.00 | 500000.00 | 2021-11 | 2022-10 | ![]() |
||
项目尝试通过连接社会组织、企业、学者等形成的网络,为残障青年提供发展就业能力的机会,并得到就业市场的认可和接纳。项目目标:帮助青年群体应对现存的挑战,采取综合办法使青年群体尤其是青年残障群体能够得到终身学习并向劳动力市场过渡的机会,为社会创造价值,衍生新职业,壮大新生态。项目周期: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受益方:青年残障群体。项目活动及成果:(1)通过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平行论坛“以社会设计思维重新构想残障包容就业”、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艺术设计系的“青年共融发展工作坊”等活动,传播残障青年共融发展的理念,影响人群超过1万人。(2)联合10家企业为残障青年提供实习与就业机会,已完成超过30个实习/就业岗位的推荐,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合作为9名肢体障碍青年提供工作岗位。(3)组建以残障青年为主“青年共融发展”共享共创社群,主要包括听力或视力障碍、肢体障碍、罕见病群体等,并与奇途无障碍、乐益融社会工作事务所等展开深入合作,深度赋能226人。 |
|||||||
婴幼儿早期发展共同体建设项目 | 1500000.00 | 1500000.00 | 2021-10 | 2023-09 | ![]() |
||
本项目资助心和公益基金会,用于逐步搭建一个由政府、医院、公益组织、企业、学者、媒体等组成的“儿童早期发展成长共同体”,探询共同目标,以规模化地解决0-3岁儿童早期发展上存在的问题。项目目标:继续通过论坛、交流互访、研讨、公益纪录片、议题地图扫描等方式加强跨界对话、沟通与协作,提升“婴幼儿早期发展共同体”的凝聚力和活力。项目周期:2021年10月至2023年9月。受益方:儿童及家长、相关公益组织。项目活动及成果:(1)截至2021年底,拍摄了雅安市婴幼儿养育体系市县乡镇全覆盖模式的素材,并以“建设性叙事”的思路剪辑成短视频,进行传播,引发更多人关注这个议题。(2)组织与婴幼儿议题相关的基金会、社会组织等17人走访了陕西宁陕县城北养育中心、西安雁塔区养育中心,了解县域儿童早期发展策略养育师培养、评估方法等内容,促进共同体内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和行动。 |
|||||||
支持乡村幼师成长(联劝+美团) | 9773.17 | 8850.93 | 2021-09 | 2022-04 | ![]() |
||
与偏远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教育部门合作,通过教师专题培训和入园指导,帮助乡村幼儿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专业技能,使乡村幼儿获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项目目标:(1)通过有针对性的乡村幼儿教师培训活动,解决幼儿园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当地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助力其职业发展。(2)协助项目县教育局建立和完善适宜本土的乡村学前教师成长机制,促进当地学前教育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项目周期: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受益方:学前教育欠发达地区的53名乡村幼儿教师。项目活动及成果:项目与四川东坡区教育局合作开展了骨干教师教研能力培训工作坊培训,共计53名教师直接受益。 |
|||||||
好丽友云南文山土豆农场社区可持续提升项目 | 1000000.00 | 862629.30 | 2021-09 | 2022-05 | ![]() |
||
项目通过基础设施改进、数字化赋能等举措,帮助农场提升土豆生产效率,以点带面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同时通过对社区乡镇幼儿园进行绘本捐赠,提升社区教育水平,助力社区发展。项目目标:(1)水肥一体化设施覆盖面积达600亩,区域内水分利用率提升5%以上(对比无滴灌组)。(2)铺设田间微气候气象站、传感器,开发农田生产记录小程序,实时收集生产核心数据。(3)向6-8所社区幼儿园捐赠绘本,惠及500名幼儿。项目周期:2021年9月至2022年5月。受益方:云南文山州砚山县的一家土豆农场及当地社区。项目活动及成果:已完成灌溉设施维修、物联网设备安装、田间视频监测系统安装、田间环境监测系统安装,基地农业数字化记录小程序已经开始应用;向当地10所幼儿园捐赠绘本2000册,1970多名幼儿从中受益。 |
|||||||
中兴-爱看绘本的孩子 | 64000.00 | 52502.00 | 2021-09 | 2022-05 | ![]() |
||
项目目标:通过丰富四川省西充县和自贡沿滩区的10所乡村幼儿园的绘本阅读资源,改善当地1000名儿童的早期阅读环境;同时幼儿教师通过项目配送的绘本,可开展更加丰富多样的早期阅读活动,促进儿童语言领域发展。项目周期:2021年9月至2022年5月。受益方: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和自贡市沿滩区的10所乡村幼儿园的1789名在园幼儿。项目活动及成果:(1)为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和自贡市沿滩区的10所乡村幼儿园捐赠2000册图书,惠及1798名园所在园幼儿。(2)为10个项目园所发放千千树阅读资源包,将千千树公众号上阅读微课以及cctalk阅读培训内容等相关线上资源分享给园所教师,以期提升教师们的阅读活动设计与组织活动的能力,以提升开展幼儿 阅读活动的质量。 |
|||||||
云南大理、文山州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提升 | 238140.00 | 75639.98 | 2021-08 | 2022-07 | ![]() |
||
本项目主要目标为改善云南大理州和文山州的44所项目园语言和户外运动教学活动质量,具体目标:(1)改善44所项目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活动质量,促进项目园幼儿的语言发展;(2)改善44所项目幼儿园户外运动教育教学活动质量,促进幼儿身体素质发展。项目周期: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受益方: 72名项目骨干教师,1千多名乡村学前教师,3万多名幼儿。项目活动及成果:(1)项目直接覆盖了46所幼儿园,惠及322名骨干教师。(2)打破传统教师培训中的省、州、市、县的层级结构,由高校教师、昆明优质幼儿园的教师、大理和文山的州级教师、县级教师、乡镇骨干教师组成了基于共同目标的学习与实践合作共同体。(3)将教研活动与培训活动相互结合,开展5次线下培训,4次线上培训,直接受益教师893人次。(4)省、州、县级骨干教师参加的评估团队完成大理州项目第二阶段课程质量评估,惠及20所项目幼儿园。 |
|||||||
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2021创享盛典传播 | 250000.00 | 250000.00 | 2021-08 | 2021-12 | ![]() |
||
本项目资助用于“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2021创享盛典传播,项目总目标:通过链接社会企业、影响力投资机构、商业向善企业,推动以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创变美好生活。具体目标;论坛的合作媒体达50家以上,直播点击量百万以上,产出传播报道100篇以上。项目周期:2021年8月至2021年12月。受益方:社会企业、商业企业、影响力投资机构、学术机构等。项目活动及成果:2021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论坛2021创享盛典在线上举行,邀请了学界、商界、投资界和公益界的26位嘉宾,从全球治理的视角,聚焦绿色经济,探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道,结合我国在碳达峰、碳中和和共同富裕的实践,交流科技创新和协同发展的向善之术。在线观看610万人次,120余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发表了350多篇新闻报道。 |
|||||||
幼儿教师创造力教育专业发展需求调研 | 493000.00 | 493000.00 | 2021-07 | 2021-12 | ![]() |
||
为了深入了解幼儿教师创造力教育专业发展需求现状,采用访谈和走访方法,从培训主题、培训模式、激励方式、培训时间与培训地点四个维度对幼儿教师进行调查,为设计针对性和适切性的幼儿教师创造力教育专业发展培训提供一定的依据。项目目标:通过调研了解幼儿教师的创造力教育专业发展需求,设计出有针对性和适切性的幼儿教师创造力教育专业培训模块。项目周期: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受益方:乡村学前教师、乡村学前教育管理者。项目活动及成果:项目开展了学前教师创造力培训桌面调研、实地走访和相关人员访谈,针对如何有效提供幼师创造力教育的师资培训业务模式设计提供了建议。本项目产出的调研结果以及下一步工作行动建议,将服务于幼儿园、幼儿教师开展幼师创造力培训课程的开发设计。 |
|||||||
2021支持乡村幼师成长项目 | 119118.26 | 97618.79 | 2021-03 | 2022-01 | ![]() |
||
本项目与偏远欠发达地区的教育部门合作,通过教师专题培训和入园指导,帮助一线乡村幼儿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专业技能,使乡村幼儿获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项目目标:(1)通过有针对性的乡村幼儿教师培训活动,解决幼儿园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当地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助力其职业发展。(2)通过入园指导,提高当地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促进乡村幼儿园学前教育质量提升。(3)协助项目县教育局建立和完善适宜本土的乡村学前教师成长机制,促进当地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周期:2021年3月至2022年1月。受益方:学前教育欠发达地区的1500多名乡村幼儿教师。项目活动及成果:(1)在甘肃、四川、湖北、贵州、河北的8个项目县开展了11次乡村幼师培训,合计1016名教师直接受益。(2)在甘肃、四川、河北的4个项目县开展5次专家入园指导,累计惠及16所乡村幼儿园159位教师与2900余名幼儿。(3)项目期内,在湖北、四川的6个项目县,组织5次学习交流会议,合计380位教师参与活动并从中直接受益。(4)项目期内,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项目区内进行4次县域合作关系建设与维护。 |
|||||||
《慈善法》修订研讨及草案编写 | 588000.00 | 588000.00 | 2021-05 | 2021-12 | ![]() |
||
项目旨在进一步推动慈善法制化建设,支持公益慈善行业发展。项目周期:2021年5月至2021年12月。在项目期内,通过组织十场专项研讨会,邀请上百位学界、律师法务、税务、政府官员、社会组织负责人和从业者,就《慈善法》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观点和建议,整理专家发言详稿超过12万字,并根据研讨成果,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修改研究报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修订专家建议稿。前者是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分析《慈善法》自颁布实施以来的具体实施情况,以及对主要章节核心问题的分析与梳理,从慈善组织资格认定、网络募捐、慈善信托到慈善税收优惠等均涉及;后者则是从《慈善法》具体法条和复恩自己的观点着手,对需要修改的《慈善法》的具体条文进行逐条修改,并写出修改的理由。项目具体成果的两份研究报告共计超过五万字。 |
|||||||
黔南州六县骨干教师教研能力提升试点 | 501916.00 | 349370.16 | 2021-04 | 2022-03 | ![]() |
||
本项目旨在发挥骨干教师在地性强、稳定性高、专业积累时间长的优势,为当地培养一支具有教研指导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以期通过他们辐射黔南州广大的乡镇和村级幼儿教师。项目目标:通过支持黔南州6个项目县建立起一支能够指导本地园所教研工作的骨干教师团队,从而促进项目地区园所的教研质量提升。(1)黔南州6个项目县72名骨干教师的教研实践能力得到提高;(2)通过72名教研骨干团队的实践,提升项目县34所项目幼儿园的园本教研水平。项目周期: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受益方:直接参与项目实施的72名幼儿园骨干教师,34个项目园所的一千多名教师、一万多名幼儿。项目活动及成果:(1) 34所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从“幼小衔接”推动到“小幼衔接“,加速促进黔南州幼小双向衔接落地。(2)直接促进项目教师教研提升,开展线上培训8次,线下培训8次,项目教师们在各集团园开展教研指导服务186场,8471人次教师直接受益,项目教师逐渐发挥起在地的专业引领者作用。(3)项目骨干教师们以幼小衔接为共同研学内容,在专家指导下合作开发设计了一套适合本地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活动教案。 |
|||||||
爱看绘本的孩子计划 | 275000.00 | 302835.63 | 2021-03 | 2022-01 | ![]() |
||
通过为云南、贵州、青海、甘肃、四川、湖北、河北七省区的120所幼儿园提供儿童绘本图书,为儿童创造阅读环境与氛围,促进其语言能力发展,为未来的生活与学习做好准备。项目周期:2021年3月至2022年1月。受益方: 163所乡村幼儿园及27921名在园幼儿。项目活动及成果:(1)为7省19个项目县的163所幼儿园配送14088册绘本,改善园所阅读条件。(2)项目期内,共开展两轮调研,分别在各项目区开展需求调研与绘本使用情况跟进,其中实地调研3次,保证绘本的切实有效利用。 |
|||||||
共益经济推广 | 1476600.00 | 1476600.00 | 2021-02 | 2021-12 | ![]() |
||
为了在更多城市面向企业推广共益经济,本项目通过共益企业好公司标准的倡导和应用,促进更多企业追求社会价值、财务回报、环境可持续、员工和社区友好兼具的目标,产生向善的可持续商业行为。项目目标:聚焦与百姓生活密切的“可持续时尚”、“可持续食品和饮料”行业,融合共益影响力评估工具,开发共益咨询师行业版的培训内容、材料,引领这两个行业的企业和员工去实践共益创新活动。项目周期:2021年2月至2021年12月。受益方:企业及CSR/可持续发展顾问、影响力投资机构和投资人、可持续发展咨询顾问、高校教师等。项目活动及成果:(1)举办了210场“共益创新之路”工作坊,有企业管理者、CSR人员、影响力投资人约5000人参与,促成新增10家企业认证为共益企业;约有20所高校或商学院的教师将工作坊内容引入商业伦理、可持续发展等课堂教学中。(2)完成了共益咨询师行业版培训工具包、行动指导工具箱等内容。 |
|||||||
“共享价值智慧农业”咖啡产业扶持 | 8094114.00 | 4987896.64 | 2021-01 | 2023-02 | ![]() |
||
本项目将以可持续生计和参与式发展为方法论,帮助咖啡农户摆脱贫困,提高其可持续生计的能力。项目目标:选择普洱市10个村作为智慧农业试点,利用数字工具提高咖啡产量和质量,提高用水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更好地保持土壤肥力,减少环境污染,创造更好的环境。同时,通过一系列培训及赋能措施,提高社区/合作社的管理能力,增强当地妇女的能力,改善当地的幼儿教育环境。项目周期: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受益方:普洱地区10个村的咖啡种植农户、妇女及儿童。项目活动及成果:(1)截止2021年年底,在8个村子开展了围绕咖啡初加工技术提升的赋能工作,设计并开始建造提升咖啡鲜果初加工效率的加工中心,预计在2022年3月底全部建设完成。(2)改变咖啡水洗法,采用“节水”甚至“无水”的方法进行咖啡初加工,建成之后的无水初加工中心,每处理一吨鲜果,将节水80%以上。(3)为10所幼儿园172名教师提供了培训,并完成绘本和玩教具的捐赠;完成线上培训小程序“咖农之家”开发并上线56节视频课程,持续为咖农提供线下培训;为191位妇女提供了就业技能培训;组织了乡村经济带头人社区活动。 |
|||||||
社会创新知识社区建设 | 1782300.00 | 1782300.00 | 2021-01 | 2022-06 | ![]() |
||
项目尝试通过社会创新社群活动和工作坊的方式,作为共创共建社会创新生态的路径,为解决社会问题的跨界人士提供在一起讨论、学习、产生碰撞和知识的场域,形成围绕某一社会议题的新连接,从而产生解决社会问题的新动能。项目目标:(1)围绕乡村振兴、共益经济、创造力教育、社会设计、游戏正向价值、青年融合发展等议题,举办30次线上或线下工作坊或社群交流活动。(2)通过工作坊、交流活动形成3-5个社群,开展持续性的学习、交流,并产出相关知识内容。项目周期: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受益方:社会创新者、公益组织及人员、残障群体、研究者、学生、社会投资者、企业界人士等。项目活动及成果:(1)在2021年进行了分议题、分群体、分地域的36次线上线下工作坊或交流活动,包括社会创新青年学者交流、社会创新前沿知识交流、城市社会创新、社会设计、游戏正向价值、青年融合发展等内容。(2)催生了社会设计、游戏正向价值、社会创新青年学者等3个共创社群,活化了5个以社会创新与共益经济为主题的社群。 |
|||||||
公益宝贝-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提升项目 | 2997500.00 | 2586452.63 | 2020-03 | 2021-02 | ![]() |
||
项目目标:(1)2019年规模化目标:贵州新增福泉市、贵定县、龙里县、独山县、罗甸县、长顺县6个项目县;(2)2020年规模化目标:贵州新增从江县、榕江2个项目县县,云南新增砚山县、丘北县2个项目县。项目周期: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受益方:教师929人,幼儿13440人。项目活动及成果:(1)在贵州选择了5个市县作为先期试点区域。(2)在试点县开展教研指导责任区机制建设,教研员、骨干教师团队建设,完善州级专家团队针对骨干教师团队的支持和入园指导制度,为骨干教师提供培训及后续支持。(3)在每个试点市县选择两个集团园,两个乡镇中心园,4个村级园(含附属班)作为试点园。并在乡镇中心园建立资源中心,以保障项目效果能够让村级园受益。(4)与云南省教育厅和文山州教育局合作,在两县推广和验证三级教研模式和经验,同时对原有项目进一步进行梳理和完善,为今后云南省内更大范围的推广奠定基础。 |
|||||||
2020-2021活水计划 | 110000.00 | 125759.19 | 2021-01 | 2021-09 | ![]() |
||
本项目用于帮助公益组织的疫情纾困和机构发展。项目目标:提升机构在疫情下的生存与发展能力,提升项目团队的筹款与品牌建设能力。项目周期: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受益方: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早教团队。项目活动及成果:(1)缓解了因为疫情带来的影响,机构纾困资金大大缓解机构所面临的经济压力,留住了公益人,也得以让早教公益在疫情情况中保留下来,并在此后继续为广大的受助对象提供服务。(2)项目聘请外部专家协助提升项目品牌形象,优化项目logo,优化公众筹款产品,同时拓展了2家公益合作机构。 |
|||||||
农村学前STEAM教育项目 | 443313.00 | 543313.00 | 2019-01 | 2020-12 | ![]() |
||
本内容包括 3个项目,聚焦培养农村STEAM幼儿教师。项目目标:(1)支持9所幼儿园54名种子教师掌握学前STEAM教育的理念、方法,具备在本园开展STEAM活动的能力,并可提供转培训。(2)开发出一套使用低成本材料的STEAM活动课例与案例、一套适合县域骨干幼师水平的TOT培训课程模块。项目周期: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受益方:云南、河北的合作农村幼儿园教师40名、幼儿420名。项目活动及成果:(1)支持了9所项目试点园123名项目及非项目教师共开展了75个主题的STEAM幼儿活动实践692次,累计4460人次幼儿参与活动,项目教师在儿童观、教育观、STEAM教育理念和价值的认知、STEAM活动实践主动性和活动设计、实施及转培训开展能力等方面均有较大变化;试点幼儿园在课程时间安排、活动设计与幼儿兴趣、真实需求和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程度等方面均发生了改变。初步探索出一条区域STEAM培训师培养路径。(2)项目形成一套适合县域骨干教师实际培训能力、实操性强的STEAM培训师资源包,项目教师能够使用培训师资源包进行园本及区域转培训,培训效果反馈良好。 |
|||||||
贵州省黔南州幼小衔接联合教研试点项目 | 395934.00 | 395934.00 | 2019-11 | 2020-12 | ![]() |
||
本项目通过开展有效的幼小衔接活动,提高当地乡村儿童入学准备水平。项目目标:(1)通过教师教研培训,提高项目教师教研能力,促进项目园教师和项目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2)通过幼小联合教研实践,提高幼小衔接工作质量,探索出联合教研工作模式。(3)通过对试点的总结推广,推动教育主管部门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的联合教研制度,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与可复制性。项目周期: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受益方:40所幼儿园、12所小学的592名教师、34126名幼儿。项目活动及成果:(1)在黔南州教育局建立一支学前教育教研骨干教师团队,25名幼儿园骨干教师参与每次线上线下的教研培训,其中17名教师分别开展过1-2次转培训活动,参与项目的骨干教师团队的教研专业能力得到提升;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当地骨干教研团队培训方式,帮助小学组教师了解大班幼儿身心年龄特点及幼儿园与小学教学活动设计差异。(2)开展多次幼小衔接联合教研活动,初步探索幼儿园和小学联合教研。(3)形成一套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共同合作的幼小衔接优秀实践案例。 |
|||||||
支持乡村幼师成长项目 | 120000.00 | 308836.35 | 2020-01 | 2020-12 | ![]() |
||
项目目标:(1)通过有针对性的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活动,解决幼儿园老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提高当地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助力其职业发展;(2)通过入园指导,提高当地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从而促进农村幼儿园学前教育质量提升;(3)协助项目县教育局建立和完善适宜本土的农村学前教师成长机制,促进当地学前教育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项目周期: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受益方:1600名农村幼儿园教师与7500名幼儿。项目活动及成果:(1)通过送教下乡的形式,在4省6县开展了7次乡村幼师培训,共计910位教师参与活动并从中直接受益,有效解决当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问题”。(2)在4省7县开展了10次专家入园指导,重点解决当地的幼儿园在实践中遇到的保教问题,累计惠及50所乡村幼儿园641位教师与7500余名幼儿;(3)协助教育局完善符合其实际需求的乡村学前教师成长机制;组织项目中表现优异的教师参加1次县域内工作坊交流,共计156名教师受益。 |
|||||||
支持农村幼师发展 | 4419.22 | 29115.32 | 2020-10 | 2020-12 | ![]() |
||
项目目标:通过送教下乡和入园指导,帮助园所老师更好地开展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集体活动,提升项目园老师为幼儿创设和提供适宜游戏活动的能力,提升老师的专业技能。项目周期:2020年10月至2020年12月。受益方:农村幼儿园教师、幼儿。项目合作方:地方教育部门、高校、省级专家、教研员和培训师。项目活动及成果:共开展2次入园指导活动,2次送教下乡集中培训活动,直接受益教师220名,间接受益儿童730名。两次入园指导与集中培训活动围绕“去小学化”主题,通过提升园所老师自主开展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艺术领域活动的能力,帮助园所提升办园水平,使幼儿获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
|||||||
好公益-乡村学前教育质量提升项目 | 50000.00 | 50000.00 | 2019-03 | 2021-02 | ![]() |
||
项目目标:(1)2019年规模化目标:贵州新增福泉市、贵定县、龙里县、独山县、罗甸县、长顺县6个项目县;(2)2020年规模化目标:贵州新增从江县、榕江2个项目县县,云南新增砚山县、丘北县2个项目县。项目周期: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受益方:教师929人,幼儿13440人。项目活动及成果:(1)在贵州选择了5个市县作为先期试点区域。(2)在试点县开展教研指导责任区机制建设,教研员、骨干教师团队建设,完善州级专家团队针对骨干教师团队的支持和入园指导制度,为骨干教师提供培训及后续支持。(3)在每个试点市县选择两个集团园,两个乡镇中心园,4个村级园(含附属班)作为具体试点园。并在乡镇中心园建立资源中心,以保障项目效果能够让村级园受益。(4)与云南省教育厅和文山州教育局合作,在两县推广和验证三级教研模式和经验,同时对原有项目进一步进行梳理和完善,为今后云南省内更大范围的推广奠定基础。 |
|||||||
支持中西部乡村幼儿园与教师发展项目 | 1910088.80 | 1490032.84 | 2020-01 | 2021-01 | ![]() |
||
本项目涵盖8个子项目,目标(1)通过提供幼儿绘本、美工材料以及相关活动指导,帮助四川偏远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的幼儿园改善教育条件;(2)针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湖北、四川农村幼儿园进行洗手健康干预,改善农村幼儿园的卫生状况;(3)为中西部地区乡村幼儿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参会的机会,拓宽其视野;(4)组织交流,促进中西部学前教育经验交流与分享。项目周期: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受益方:农村幼儿园、教师与幼儿。项目活动及成果:(1)为四川13所农村幼儿园提供1300册绘本,为10所园各提供美术材料10套。 (2)为4所园修建儿童友好洗手池,为7所园采购了必备防疫和清洁物资及设备。(3)支持12名优秀农村教师参加幼师创新教育经验交流会。(4)组织第二届西部教育论坛-学前教育在线分论坛,累计72万人次观看,促进中西部学前教育部门官员、学者、园所园长与教师的交流。 |
|||||||
2020面向未来职业培训模式计划 | 1204000.00 | 1204000.00 | 2020-09 | 2021-08 | ![]() |
||
本项目涵盖3个子项目,围绕青年群体在新时代的就业与个人发展需求,探索与创造力发展、共益咨询师相关的新职业方向。项目目标:完成“Tinkering创新教育促进者”、共益咨询师的培训和认证模块的开发,并进行测试;建立学习者社区,尝试软能力培训和创业支持,赋能面向未来的职业人才,直接受益800人,间接受益人7000人。项目周期: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受益方:青年人、教师等。 项目活动及成果:(1)开展“引导型教师创造力培养”、“ STEAM教师体验”等16场培训工作坊,911名教师参与活动并直接从中受益。(2)研发STEAM微课6节、家庭STEAM活动视频3个,开展教师线上培训9场。持续完善STEAM培训师资源包及《STEAM活动案例集》。(3)开发了共益咨询师培训课程,完成了3场培训,培训了25名共益咨询师。 |
|||||||
创造力(Tinkering)教育与社会创新教育应用及推广 | 1000000.00 | 1000000.00 | 2020-11 | 2022-10 | ![]() |
||
项目主要以探月学院为实验场景,利用其已有的先进教育理念、教学资源和环境,开发和实践适应中国土壤的创造力教育(Tinker Education)与社会创新教育的体系化方法。项目目标:1、在探月学院建设Tinkering空间,为高中生群体提供创造力学习体验场景,发掘和培养更多的活动组织者;2、开发与开展面向高中生的社会创新活动,让社会创新理念与实践方法在高中生群体中落地。项目周期:2020年11月至2022年10月。受益方:初高中生、关注和推广创造力教育、社会创新教育的人士。项目活动与成效:1、Tinkering学习体验空间改造,形成一个可以开展创造力教育活动、工作坊和培训的空间,并将在项目期内有不少于700名高中生参与体验、培训活动。2、开发适应高中生参与的社会创新教育活动方案模块,将有不少于500名高中生参与活动,并以创新大赛的方式激励高中生设计和实施社会创新活动。3、与10-15所对创造力教育和社会创新教育感兴趣的学校合作,将创造力教育和社会创新教育推广到更多初高中学生中。 |
|||||||
农村0-3岁幼儿养育集合影响力 | 1500000.00 | 1500000.00 | 2020-01 | 2020-12 | ![]() |
||
农村0-3岁幼本项目为资助心和公益基金会用于开展农村0-3岁幼儿养育集合影响力领域的项目。项目目标:增加服务供给,支持更多人和组织开展农村或流动社区0-3岁普惠早教工作,让更多家庭和儿童受益;搭建“千天计划共同体”的集合影响网络,包括论坛、议题学习、政策推动等,联合多元力量共同参与和建设。受益方:相关领域的公益组织、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社会企业等。项目周期:2020年1月-12月。项目活动及成果:1、开发课程,培训养育师和早教人员,培训了311人;支持0-3岁儿童阅读的初期项目。2、2021年10月20日举办了第三届千天计划儿童早期发展论坛(千天论坛),通过线上直播、虚拟会议室研讨等,邀请斯坦福大学、北京大学、国家卫健委等专家领导以及各机构行动者分享,累积参会(含看回放)4000多人;并进行了0-3岁议题共学共建工作,开展了线上讨论3次,线下讨论2次。通过共建促进中国儿童早期健康发展的平台,促进中国特别是农村地区0-3岁幼儿的健康发展。 |
|||||||
可信农场:农业大数据助力乡村振兴 | 600000.00 | 600000.00 | 2020-03 | 2021-10 | ![]() |
||
项目通过研发大白菜种植的数字化配套软件、在项目种植地覆盖传感器和无人机设备,为河北蔚县草沟堡乡白庄子村、抢风崖村、麻田岭村的大白菜种植户提供数据服务和技术培训服务。项目目标:帮助项目村庄的1000位种植者提升大白菜种植技能,将其收入提升至7000元-10000元/亩/年。项目周期: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受益方:河北蔚县草沟堡乡3个村的大白菜种植者。项目活动及成效:1、研发完成大白菜数字化种植配套软硬件,铺设多要素物联网传感器13套、气象站2套、视频监控系统2套,用于收集大白菜种植相关信息,指导农户合理安排生产管理,预防灾害风险。2、完成线下培训课程16次,服务210位农户从传统种植方式向数字化种植方式转变。3、举办了有机大白菜推介会,帮助农户的白菜收入由3000元/亩/年提升至6352元/亩/年,大白菜肥料亩投入产出比由2019年的1:2.73提升至2020年的1:4.14。 |
|||||||
可信农场:数字化产业扶贫 | 1967000.00 | 1967000.00 | 2020-04 | 2021-12 | ![]() |
||
本项目包括4个子项目。项目目标:1、通过气象监测站实现对生产现场的全面监测,精准指导种植活动,帮助生产者提高生产能力,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2、通过农业数字化工具在生产端的全面覆盖及服务,提升生产者的种养殖技术水平,以及农产品品质,提升产品溢价空间,提升农户的议价能力和收入。项目时间: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受益方:生态种养殖方式的生产者/农场等。项目活动及成果:1、开发出可全天候户外安全工作的多要素物联网气象监测站,开发及推广物联网监测设备90套、物联网气象站2套、摄像头监控设备7套,推广到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四川、海南等地30家农场。2、搭建完成物联网数据云平台,用于实时监测、收集和分析农业数据,在合作农场种植过程中进行远程和现场的精准指导。3、在合作农场部署了数字化生产记录系统,其农产品可进行溯源,有效促进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信任、信息传递。 |
|||||||
2020年度社会创新知识生产传播和教育 | 800000.00 | 800000.00 | 2020-11 | 2021-10 | ![]() |
||
本项目包括2个子项目,尝试通过开设社会创新专题栏目、拓展传播渠道与组织社会创新知识分享活动,传播社会创新理念与知识,赋能关心与从事社会创新事业的人才与跨界群体,助力于形成社会企业家成长的生态环境。项目目标:打造国内具有大规模影响力、标杆性的社会创新知识传播方,持续性地影响有志于解决社会问题的各类群体,让他们从观望者、困惑者变为行动者和号召者,进而成为社会创新人才的潜在生力军。项目时间: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受益方:社会企业家、公益机构及人员、研究者、社会投资者等。项目活动及成效:1、开辟社会创新专题栏目,聚焦与中国社会创新实践密切相关的议题,持续进行或完成了游戏正向价值、集合影响力、创变心理学3个议题。2、开拓社会创新内容传播渠道,探索社会创新内容的多样呈现形式。2020年11月-12月,持续扩展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组成的传播渠道,长期关注者达7万多,共发布文章80篇,总阅读量9.7万人次。 |
|||||||
2020年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中文版出版及传播 | 493700.00 | 988700.00 | 2020-05 | 2020-12 | ![]() |
||
本项目包括2个子项目。项目目标:打造一个社会创新理论、方法与实践内容交互式生产平台,并基于此建设一个由社会创新领域的学者、实践者,以及关心此领域的投资人、媒体人、高校师生等组成的跨界社群网络。并通过网络的扩展,推动社会创新人才支持系统的出现。项目周期:2020年5月至2020年12月。受益方:社会企业家、公益机构及人员、研究者、社会投资者、高校师生等。项目活动及成果:1、社会创新知识的引进与生产,翻译、编辑3期《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中文刊,与10位研究者、实践者合作进行社会创新知识生产。2、跨界支持网络的建设,通过以科技向善、利益相关者经济等为主题的专题工作坊,链接、赋能跨界社会创新人群,探索开展多种合作,搭建促进社会企业家成长的支持体系,举办了6期线上主题工作坊,生成6个议题社群网络,平均参与人数达120人。 |
|||||||
社会创新先行实验室-合作共创 | 1477700.00 | 1477700.00 | 2020-06 | 2021-05 | ![]() |
||
本项目包括3个子项目。项目目标:通过建设社会创新先行实验室,为跨界社群的搭建、社会创新知识传播、与不同个人和机构合作开展社会创新实践提供一个合作共创平台,从而推动更多的人和机构参与社会创新实践,建设美好社会。项目周期: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受益方:关注社会创新的个人与机构。项目活动及成果:1、形成了“商业向善”社群资源和合作共创的连接方法,如“可持续发展的共益城市与社区”,赋能创新人才在针对社会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施展才能。2、与27号院合作,孵化了LOL创斯坦播客,围绕垃圾分类、社会热点影视作品等话题完成了6期播客。3、参与厦门短片周活动,传播“建设性叙事”的理念,吸引在社会创新议题上有才能和潜力的创作者和行动者,构建了一个20余人的内容生产者共创社群和100人的跨界读者社群。 |
|||||||
共益经济倡导、评估及推广 | 1456500.00 | 1456500.00 | 2020-02 | 2020-12 | ![]() |
||
本项目包括3个子项目。项目目标:(1)引入联合国和共益实验室推出的企业管理辅助工具SDG Action Manager、共益企业测评标准,形成中国好公司的领先案例与标准,促进更多企业追求社会影响力、财务回报、环境可持续、员工和社区友好兼具的目标,产生向善的可持续商业行为。(2)连接更多合作伙伴,向更多企业推广这套标准和管理工具,引导企业围绕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开展行动。项目周期:2020年2月1日-12月31日。受益方:致力于打造向善企业或挖掘向善基因的企业、企业管理者、员工等。项目活动及成果:(1)与南京大学的团队合作完成了共益企业测评标准汉化与本土化建议;开发了共益咨询师培训课程,线上课程观看人数683人,并将课程推广到盘学院、国际公益学院公益网校等平台。(2)推广SDGAM工具,完成2个工作坊,146人参加,影响25家企业新注册SDGAM。(3)通过与社企论坛等合作完成10场倡导性活动,覆盖人数超5000人,形成2个共学共创社群,扩大了进行共益企业影响力评估的企业数量。 |
|||||||
社会创新跨界合作 | 1469050.00 | 1469050.00 | 2019-12 | 2020-12 | ![]() |
||
本项目包括3个子项目。项目目标:链接社会创新领域前沿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推进共益经济和社会创新相关议题的研究和实践,并通过合作伙伴的合作,影响更多元化和更广泛的人群加入社会创新,并扩大社会创新的影响力。受益方:研究者、社会企业家、企业家、科技专业人员、公益组织从业人员、高校师生等。项目周期: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项目活动及成果:举办了线上社会创新峰会,围绕后疫情时代的社会创新,从共益经济、人本科技和新兴领导力三方面的议题进行对话,来自不同行业和领域的80位嘉宾分享了对于社会创新的思考和实践经验,有2100多位参会者,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触达率超百万人;围绕共益城市、影响力投资、建设性叙事、社群与新连接、新型领导力建立了不同议题的社群,形成社会创新的跨界合作网络,吸引更多个人、企业和机构主动关注社会创新、共益经济的浪潮。 |
|||||||
社会影响评估框架研究 | 0.00 | 797000.00 | 2020-05 | 2020-12 | ![]() |
||
本项目包括2个子项目。项目目标:通过对社会影响评估框架的研究,为社会创新行动是否实现了影响力以及影响力大小,提供可衡量的方法框架,有助于社会创新的资助者、公益创投者将资金用于到能产生社会影响力的项目和行动上,有助于社会创新行动者持续性、动态地将行动聚焦于社会影响力的实现。受益方:社会创投机构、公益机构、社会企业、共益企业、研究者等。项目周期:2020年5月至2020年12月。项目活动及成果:进行了社会影响评估和需求进行了桌面调研,调研了十几家社会企业、共益企业,已产出社会影响评估框架的初步方案。 |
|||||||
乐徒社会创新青年领导力培育 | 495600.00 | 495600.00 | 2020-04 | 2020-12 | ![]() |
||
项目目标:通过训练营模式,为有志于社会创新领域或对此有着浓厚兴趣的青年提供实践平台,切身参与到社会创新实践之中,从中学习社会创新最前沿新知,积累鲜活经验,并开拓新的职业发展方向,未来可能成为社会创新的骨干力量,并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创新解决社会问题。项目周期: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受益方:对社会创新感兴趣的青年、公益组织。项目活动及成果:(1)开发了一套训练营培养方案和流程管理手册。(2)完成了12次培训,50位学员参加培训。(3)为学员推出不同挑战级别、聚焦社会问题解决的领导力训练任务或项目,形成了50人左右的社会创新青年领导力成长网络。 |
|||||||
共同抗击新冠疫情行动 | 240214.00 | 240214.00 | 2020-02 | 2020-12 | ![]() |
||
本项目包括2个子项目。项目目标:(1)在武汉疫情突发的短时间内,通过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午餐肉,保障其在超负荷工作中的营养健康,提升免疫力,以更好的抵抗病毒,与疫情奋战。(2)在短时间内采购到口罩等防护用品,快速送达给合作伙伴,并尽快分发给医院和志愿者。受益方:武汉2家医院约1200名一线医务人员,以及合作伙伴服务的医院和志愿者等。项目时间:2020年2月至12月。项目活动及成果:(1)2月20日将捐赠的100箱午餐肉罐头就送到了武汉中医医院医护人员手中;(2)在2月积极采购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支持疫情严重地区的医院、志愿者等;(3)积极与在地社区联系,为社区参与防疫活动的志愿者提供水果等慰问品。通过这些具体的行动与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社区志愿者共同抗击疫情。 |
|||||||
2020年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 | 250000.00 | 250000.00 | 2020-09 | 2020-12 | ![]() |
||
本项目为资助“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的非限定性捐赠,由受赠方在符合章程规定的宗旨与机构建设及日常运营范围内自主使用,本项目捐赠资金于2020年9月29日至2020年12月31日使用。受赠方的主要项目包括: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社企论坛年会)、行业研究、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奖、城市峰会、社企训练营。2020年社企论坛年会于10月30日-31日召开,年会主题为:重启美好生活。年会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由两场主论坛、十场分论坛、两场路演、一场颁奖典礼和向光晚宴四部分构成,来自全球的学界、商界、投资界、公益界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实践者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碰撞和交流。百度、凤凰网、新浪网等24个网络平台联合直播了年会,总计超过350万人次在线观看。 |
|||||||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0 | 100000.00 | 100000.00 | 2020-11 | 2021-10 | ![]() |
||
本项目资助用于支持“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0年年会。受益方:公益机构及从业人员。项目周期:2020年11月-2021年10月。项目活动及成效:2020年11月22日至27日,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办了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0年会,以“因势聚力,协创未来——变局挑战中的基金会”为主题,由2场主论坛、20场平行论坛、4场嘉年华活动构成,汇聚240多名国内外关注公益慈善的学者和资深实践者,围绕变局时代的社会转型、基金会行业的应对与协作、行业良性生态建设等展开了交流和碰撞,热议的话题包括行业协作、政社协同、公共沟通、行业良性生态建设等。直接吸引全国各地1600多家机构2100多人报名,开幕和闭幕主论坛直播观看量合计60万人次。 |
|||||||
清华大学“中国社会创新及现当代史研究中心”建设与发展 | 1000000.00 | 1000000.00 | 2020-01 | 2023-01 | ![]() |
||
项目目标:支持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现当代史学科建设和发展,促进中国现当代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史的学术研究,以及创新思维和方法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从而为推动社会发展与社会变革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项目周期: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受益方:清华大学及师生、社会创新相关人员。项目活动及成果:(1)社会创新专题工作坊,以连接优秀的研究者与实践者,建立多元合作关系,推动现当代史研究与社会创新研究的发展。2020年完成3期主题工作坊,共15名嘉宾、300多人参会,产出4篇深度文章,在各平台上累计阅读量为3.7万次;(2)现当代史课题研究和博士培养,全年共进行了3个课题的研究,1位博士出站。 |
|||||||
公益从业者专业能力提升 | 486000.00 | 486000.00 | 2020-01 | 2020-12 | ![]() |
||
项目目标:通过实地走访参观、举办讲座、培训等形式,了解公益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需求、自我提升方法和自我成长路径,设计支持其发展的路径及计划,多方面提升公益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升公益机构的效率,助力公益行业的发展。项目周期: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受益方:公益组织及从业人员。项目活动及成果:(1)调研走访了6家公益机构,了解其员工专业能力提升需求。(2)分别组织了主题为组织进化、合弄制、OKR对组织目标实现的应用、使命驱动等培训工作坊,组织了公益组织相互间的交流,在乐平进行实践,试验了合弄制等新工作方式,为解决公益组织资源紧缺、效率不高的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路径和方法。 |
|||||||
北京市慈善基金会助学专项基金 | 100000.00 | 100000.00 | 2020-12 | 2020-12 | ![]() |
||
本项目用于资助北京市慈善基金会的助学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帮扶北京市社会救助对象家庭2020年考入大学的新生。这是北京的慈善组织参与北京社会治理的一个具体行动。也是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建全帮扶机制的生动实践,结合北京部分社会救助对象对美好生活需要而开展的公益慈善活动。 |
|||||||
社会创新知识生产、传播和教育 | 1472235.00 | 1472235.00 | 2021-01 | 2022-04 | ![]() |
||
项目尝试通过社会创新知识的研究和生产、传播、社会创新教育等方式,传播社会创新理念与知识,为构建良好的社会创新生态环境提供基础建设,形成跨界社会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土壤,激发他们以更有效益、更有效率的方式,持续性地解决社会问题。项目目标:打造社会创新知识生产和传播平台,并通过与《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专题栏目相呼应的主题工作坊等活动,持续性地影响有志于解决社会问题的各类群体,让他们从观望者、困惑者变为行动者,进而成为社会创新人才的潜在生力军。项目周期: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受益方:社会企业家、公益组织及人员、研究者、社会投资者等人群。项目活动及成果:(1)完成了3期《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中文版内容的编辑,并交付出版社1期;(2)拓展社会创新各议题的内容深度和文章数量,完成了16个议题的策划,文章204篇,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上等新媒体的文章总阅读量约105万次;(3)主办和支持了8期工作坊/小型研讨会,形成了一个跨界学习、支持的社会创新网络。 |
|||||||
社会创新跨界合作与社会创新生态建设 | 1472376.00 | 1472376.00 | 2021-01 | 2021-12 | ![]() |
||
项目目标:连接社会创新领域中前沿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推进共益经济、社会创新相关议题的研究和实践,与合作伙伴共创共建,影响更多元化和更广泛的人群加入社会创新,扩大社会创新的影响力。项目周期:2021年1月至 2021年12月。受益方:研究者、社会企业/共益企业家、企业家、科技人员、公益组织从业人员、高校师生等。项目活动及成果:举办了线上社会创新峰会,就共同富裕——共益经济浪潮下的中国回应、共益经济时代的机遇与方向——中国企业家的反思与实践、运用科技的力量构建包容与发展的经济与社会、为社会系统而设计、数字时代的社会创新等议题进行了分享和对话,参会人数超过1600人,35家媒体包括人民日报客户端、学习强国、新华网、凤凰网公益等进行了报道,触达200多万人次。 |
|||||||
公益组织进化和行动研究 | 986000.00 | 986000.00 | 2021-01 | 2021-12 | ![]() |
||
项目目标:面对乌卡时代以及现在青年职业发展特点,旨在研究能适应时代和未来人才发展趋势的公益组织发展方法论和运作机制,形成一些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用于帮助公益组织、社会企业的组织和人才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周期:2021年1月至 2021年12月。受益方:公益组织、社会企业,以及相关从业人员。项目活动及成果:进行了桌面调研、实际案例研究、培训、行动研究等活动,初步形成了“认知-实验-迭代-循环”的公益组织发展方法论,以及可运行的机制,为解决公益组织的人才资源紧缺的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路径和方法。 |
|||||||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1年会 | 100000.00 | 100000.00 | 2021-01 | 2021-12 | ![]() |
||
本项目资助用于支持“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1年年会。项目目标:呈现中国基金会的发展和趋势,展现中国公益人的思想和风貌,搭建基金会行业交流和思想对话的平台,促进基金会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基金会自身能力水平和行业意识,推动基金会与公益行业的发展,助力基金会社会价值的发挥。项目周期: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受益方:包括基金会理事、秘书长在内的基金会从业者和其他社会组织从业者。项目活动及成果:2021年11月22日至24日,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1年会在线举办,年会主题“迈上新征程的中国基金会”,有100多位演讲嘉宾分别出席了2场主论坛和由27家机构承办的12场平行论坛。本次年会有近2300家机构的近4000人报名参会,近200万人次在线观看直播。年会动态登上了民政部官网,11家媒体、48家传播伙伴参与了年会报道。 |
|||||||
中国疫情后的农村长期生计赋能 | 3594796.31 | 2921180.50 | 2020-12 | 2022-06 | ![]() |
||
项目通过发放生产恢复贷款,发展社区互助网络,提供农业数字化赋能的行动,帮助四川大邑县受到新冠疫情严重影响的农村家庭恢复生产能力,增强抗风险能力,逐步走出困境。项目目标:(1)向50户家庭提供150万元生产恢复贷款。(2)建立覆盖20个社区(村)1万户家庭的互助网络,直接帮扶至少20户困难家庭。(3)培育20个农业数字化核心农场,带动100户小农户,建立让农产品直达货架的售卖渠道。项目周期: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受益方:四川大邑县的农户。项目活动及成果:截止2021年底,(1)已向 47户农村家庭提供了共计129万元的生产恢复贷款,带动了74个自雇就业岗位、153个全职岗位,以及105个共计17460人日的兼职岗位,促进了整个社区疫情后的生计恢复。(2)形成了包括24个社区、11个社工站/室、8家社会组织的社区互助网络,探访了624户困境家庭,慰问关怀了其中47户,直接帮扶5户。(3)已为10户种植户和5户养殖户完成了智慧农田数据桩、田间摄像头、生产记录小程序的开发、安装和培训,将农户巡田时间和检测水质时间分别减少了60%和90%。 |
|||||||
建设性叙事合作网络建设项目 | 0.00 | 0.00 | 2021-06 | 2021-12 | ![]() |
||
项目目标:通过搭建跨界融合的建设性叙事合作网络,普及建设性叙事的概念 和方法,促使更多的人用各种艺术和媒介形式展现解决社会问题的人,以及他 们的解决之道,让中国社会创新好故事被看见、被传播,激励更多人参与到社 会问题的解决中。项目周期:2021 年 6 月至 2021 年 12 月。受益方:关注、 参与社会问题解决的人,以及社会公众。项目活动及成果:通过与不同合作伙 伴交流沟通,参与 Hishorts 厦门短片节、LOL 创斯坦播客等不同活动,连接 了艺术家、导演等跨界人群,形成了有 30 人左右的社群,为产出以建设性报 道方式反映中国社会创新好故事的内容形成初步条件。 |
|||||||
建设性叙事—讲好中国社会创新故事项目 | 0.00 | 0.00 | 2021-05 | 2021-12 | ![]() |
||
本项目包括 2 个子项目,项目目标:旨在以建设性叙事为方法和工具,通过与时俱进、多元的媒介表达方式(影视、音乐、艺术和文字等),更有效地传播 各类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和社会创新者的故事,让社会问题、解决方案和专注 于解决问题的人在更大范围内被看见、被研究和被讨论,进而促成更多人行动 起来,推动、创造更大的改变。项目周期:2021 年 5 月至 2021 年 12 月。受 益方:关注、参与社会问题解决的人,以及社会公众。项目活动及成果:完成 一部残障融合议题视频片的策划、拍摄与制作,以及两个教育创新案例的信息 收集与撰写。项目成果影响了更多关注残障融合与教育创新议题的实践者、研 究者以及支持者进一步关注并深入有关社会问题的解决与解决方案的推广。 |